赛车界的赛车一半以上都是从原装车改装而来,所谓改装品牌是专注于赛车改装的公司及品牌,同时也可能是在民用车改装和赛车改装服务之间兼顾、游移的公司及品牌。前者因为涉及车队的核心
技术机密,大多鲜为人知,甘当慈禧“垂帘听政”。而后者在赛车界这个小圈子之外,还有民用车改装这一大圈子的生意。群众基础较大,自然就更注重自我宣传和推广。
这后者的最强大群体莫过于轮胎品牌了。轮胎品牌无时不刻地涉足赛车运动。全球所有赛事中,轮胎品牌争奇斗艳,目的不仅是从中积累开发数据,转用于民用市场,更重要的是希望赢得赛事,以
此获得最大的宣传效果。虽然普利司通离开了F1,但在F1的几年里,它赚足了品牌形象和地位,产销两旺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轮胎公司。积极于国内赛事的轮胎品牌屈指可数,米其林、韩泰、锦湖、
邓禄普、普利司通、倍耐力、优科豪马。米其林过去几年的辉煌赛季已由“基本完全退出”所取代(仅在一些越野赛上能见其另一品牌“百路驰”的身影,但官方成分非常少)。韩泰、锦湖、邓禄普、
普利司通、倍耐力非常相似,仅投入个别的小型赛事或个别车队,宣传收益非常有限。唯独优科豪马一举拿下CTCC的单一轮胎品牌资格,使得赛车轮胎的销售和品牌宣传的作用双丰收,成为近两年中
国赛车界最大赢家。
轮胎品牌对于中国赛车运动的关注一直很多,但倾注的却是谨小慎微。几年前的米其林和现在的优科豪马都因为巧妙地“倾注”而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。但更多的轮胎品牌依然以保守的态度或观望或
试探着接触中国赛车运动,投入不多回报要求少,大多公司甚至根本不设赛事专员一类的职务……与做好传统宣传、销售渠道相比,赛车这条路子在大多轮胎厂家看来还是微不足道的。
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它赛车“耗材”的身上:机油、轮圈、避震、刹车等。由于实力的差距,这些企业投入赛车的资源资金更少,在中国就少上加少。尽管如此,这些品牌不少以“卖方”身份参
与中国赛车运动。避震品牌Tein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几年前这个比较纯粹的民用改装品牌开始参与中国的赛事,甚至成立专门的中国公司派出日本技术人员服务于“购买”其服务的车队。几年下来,不
仅在中国赛车界出了名气,同时也为其在国内的民间改装市场推波助澜。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,几年前Cusco为333车队Polo赛车开发的类GT300悬挂系统、近年积极推进在华赛车业务的Alcon刹
车……
CTCC单一轮胎制抹杀了其他轮胎赞助商,也删除了轮胎因素产生的强弱差距,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这也许不是好事。但从经营角度看,运营公司、单一轮胎品牌、部分的车队均能由此获得更多收益。
风闻力盛有意将“单一制”推向机油甚至更多产品,这可能是CTCC进入良性运营的有益之步。但轮胎品牌Logo打在轮胎上显而易见。机油却深藏于发动机中,而且性状几乎一样,肉眼完全分辨不
出来。想要车队确实全部购买中标的机油?恐怕实施、监管难度超高,如此机油品牌愿意只“卖”品牌形象而不想从中赚钱或取得收支平衡?难度同样超高。优科豪马为取得单一轮胎标付出了6位数的
价钱,除机油品牌外的其他产品品牌,基本没有这个实力,单一制更是举步维艰。这在国际赛车界也是难觅先例的,所以创造中国赛车圈的良好环境,让各类改装品牌“卖”产品、服务卖得开心远比让
它们“买”特许权来得更为必要和现实。